我心依旧心情驿站
当前位置:心情驿站 > 心情随笔 > 《致青春》感

《致青春》感

栏目:心情随笔 来源:我心依旧,心情驿站 作者:www.vagxr.com

  《致青春》感

  没看《致青春》前一直犹豫要不要去看,历经周折,上星期三晚上10点,还是风尘仆仆的赶去看了。不想去看的原因是因为,感觉自己都已四十岁了,好象青春离我已去,其实内心里有一点点失落,怕《致青春》会勾起对青春的怀念。

  现在我总想往前看,而不想去回忆过往。有时候,更想忘记自己的年龄。从容、淡定的与人相处,安分、规矩的生活习惯,机械、负责的工作态度已经贯穿到身上的每个细胞。

  能从容、淡定,那是因为青春一路走来,已经经历许许多多羞涩、迷茫,也感受到酸苦、甜蜜。历经风风雨雨后,内心已经够强大,够广阔,而自己的心房里已经安上的一个纱窗,能过滤很多大颗粒的灰沙。

  我安分、我规矩,那是我知道生活的安定才是幸福的保障,有老有小,我们已经折腾不起。幸福还是平淡一些更好。所谓的幸福的家庭都一个样,既然有幸福的模式,女人完成可以按照那个模式去刻划,知书达理、知恩途报、知足常乐。有时候,安定的生活或许也让女人失去了一些什么,些许是一些激情,些许是疯狂的快乐,些许是。。。安定是让人从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幸福。

  我机械、我负责,那是因为和失业的人相比,找份工作不容易,虽然收入不高,但这份收入却是那份安定生活的保障。对工作负责,我想不是为了做给谁看,而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尊重。

  看了《致青春》,内心里,的确会有一点小小的Letou,因为很多的感情,也是我们曾经历过的,没有那么夸张,没有那么深刻,但擦边擦角的一些情景会让人想起每个人的内心里也是有过这样或那样的Letou,有过这样的思想。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用文字去表达,于是,这些Letou,就像飘乎在第六空间里的尘灰一样,一旦有风,就会风扬。

  从女性的角度去看爱情,我总感觉,女人总是比男人付出的多,就像一句很俗的话那样,"女人是用大脑思考,而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一样。"好女人,你够善良、够低调、够朴素,够有才华、够贤淑,但是这样的女人并不一定能收获真爱,说不定,当你付出的真心越多,反而越可能受到伤害。有时候,当一个女人用心去爱一个男人的时候,男人反而会越来越坏,越来越冷淡。一个白天像白骨精一样的女人,晚上你不回归成狐狸精,你能抓住男人的心吗?曾经有个学者解读帝王的爱情观,如果六宫粉黛可以让你去随心所欲的选择,那么任何一份爱情的保鲜期它不会超过六个月。不知道这样的定论有多少科学依据,但喜新厌旧是男人的天性。而所谓现在的恩爱夫妻,试问,有几对还存在爱情?我想更多的还是责任、亲情、利益吧。

  剧中的陈孝正他比不过郑微的勇气与坦荡。但是他的选择,无疑是我们生活中大都数男性的代表,在选择大好前程与爱情时,有几个男人会选择爱情,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几百年才有一个。阮莞,温婉美丽的校花,男人心里的暗恋对象,可是往往这样的女人会高处不胜寒,守着自己所谓的爱情,却搭进了自己整个人生。心寒,心酸。那倒还不如郑微,虽然失去的恋人,但也得到了成长,收获了自我。家境贫寒的黎维娟,对待爱情,更是如同数字化一样的标准,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深度的自我设计,其实,这种人,没有爱情,没有青春,但她日子过得很好,有钱,甚至让周遭的人羡慕。其实,像黎维娟这样的代表,细数一下,是不是周围超过一半不止的人都会是这样的吧,现在的恋爱,还有几个,不会在乎你的工作单位,你的收入、你的住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什么都不是。“浪漫在心,不在于环境”那只是文艺青年内心的自我安慰,哪个女人不喜欢花前月下的钻石珠宝?哪个女人不喜欢漂亮的衣服、名牌的包包?

  《致青春》该归属文艺片范畴吧,但我总感觉它的故事更折射了更多的现代生活的爱情、生活观。爱情,甜到牙痛,但伤到心碎。其实,所谓的爱情有也好,没有也好,保鲜期过了就什么都不是,剩下的只是对青春的回忆。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喜欢上一个女孩,给他写的,可是她没看懂,谁懂啊?
  • 希望你是真的快乐